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chuàng)建賬號
登錄隨著藝龍、途牛、去哪兒和攜程2014年財報的陸續(xù)出爐,這沓全面飄綠的“財務成績單”讓在線旅游的常態(tài)化紛爭格外耐人尋味。
度假市場,奠定在線旅游新秩序的下一個殺手級武器
春節(jié)黃金周剛過,攜程急于掀起一股“造節(jié)”風潮,聯(lián)合數百家傳統(tǒng)旅行社發(fā)起春季旅游節(jié)營銷活動,參與活動的產品多覆蓋國內外熱點線路的跟團游和自由行組合,而途牛、同程等也紛紛響應,推出以“低價”、“搶購”、“不賺錢”等“吸睛”線上頻道,隱隱中都卯足了勁勢要將虧損換市場繼續(xù)進行到底。
不難看出,自去年以來,大旅游產業(yè)發(fā)展趨向繁榮、理性和健康,國民旅游消費的基礎性需求依然保持著高速增長,供需兩旺之外,整體在線滲透率有明顯提高。然而,在在線旅游諸強的拼殺戰(zhàn)場中,通過戰(zhàn)略性虧損擴大市場占有率終究不能是長久之計,價格戰(zhàn)術難掩失色大勢,前端用戶的瓜分爭奪也幾乎抵達瓶頸。于是,各大OTA終于開始認真琢磨起各自核心競爭壁壘的培育來,這對于迎接來自BAT、京東甚至美團的全面競爭,不能不說是“猶未為晚”。
核心競爭壁壘怎么來?說到底,無非是把握行業(yè)大勢,同時找準發(fā)力點,形成自身的顛覆性優(yōu)勢,從而避開陷入無休止的同質化競爭。2014年以來,包括在線旅游三大上市公司在內的OTA都選擇在度假板塊頻繁發(fā)力,以兼并、收購、投資等手段積極布局線下資源,企圖將波瀾不斷的“一池春水”再次攪亂。
不同于標準化較高的機票和連鎖酒店預訂業(yè)務,度假市場的起步和發(fā)育稍晚,目前占有率不高、集中度也較低。盡管旅游業(yè)發(fā)展看似已進入互聯(lián)網巨頭時代,但已被瓜分的市場份額仍不到一半。Web 2.0時代的人們有著更多理性選擇的空間,在這個不斷蛻變的市場中,周邊游、自由行等新興熱點產品還隱藏著極強的營銷潛力。
在兩會剛剛閉幕之際,沾了經濟“新常態(tài)”的光,旅游業(yè)市場再次萌發(fā)出令資本蠢蠢欲動的輝煌前景。隨著人均GDP突破7000美元后持續(xù)攀升,目前我國已全面步入度假經濟時代,突出表現(xiàn)在國民休閑需求日益增強,休閑度假旅游市場持續(xù)擴張,預計到2016年整體市場將達5730億元人民幣。在邁入 “云市場·泛產品”的新階段前夕,未來旅游資源的上游整合和垂直布局將發(fā)生更多劇變,度假市場板塊無疑將成為重整行業(yè)新方向、奠定行業(yè)新秩序的下一個殺手級平臺。
廣闊周邊游, 亂象叢生后的出路已漸漸顯現(xiàn)
一直以來,出境游和國內游占據著在線旅游度假市場的兩大焦點角逐席位,2013年開始,散客化和自駕車排浪式消費兩大浪潮使得國內游份額不斷被周邊游擠壓,自助和半自助式出游方式對休閑度假市場的影響只會越來越深。僅2014年,周邊游領域的投融資事件就超過十幾起,市場關注度和期盼度可見一斑。
國內游、出境游等旅游休閑形式離不開“低頻次”的限制;隨著旅游意識逐漸根深蒂固,消費者的需求個性化、復合化特征明顯,輕度假和周邊游日趨高頻;據統(tǒng)計,我國每年30多億人次的旅游者中,1-3日的周邊短途游占了七成以上,市場規(guī)模保守估計在數千億左右。
目前,專注周邊游的大小初創(chuàng)團隊有要出發(fā)、周末去哪兒、周末去哪玩、度周末、懶人周末、108天等,此外攜程、同程、途牛、美團、大眾點評等也以不同方式插足。縱覽這些周邊游產品,多以景點門票、酒店房間及各類型的旅游綜合體活動為主,操作手法簡單延續(xù)長線旅游,多共性,求流量,缺個性。這讓人不得不擔憂——周邊游板塊會不會在價格戰(zhàn)同質化競爭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再看看營銷。針對周邊的廣闊市場,驢媽媽給造節(jié)的旺火再添一把柴,“欽定”3月6日為“中國自駕游日”,似要一鼓作氣做成自駕周邊游的龍頭老大。隨著移動端技術成熟,以智能手機為載體的營銷模式算是慢慢摸過了河,包括OTA大佬和新晉挑戰(zhàn)者們在內,都無一例外選擇在移動端營銷上下足苦功,造節(jié)也成了爭相效法的手段之一。揭開其面具,深層本質無外乎還是犧牲盈利的價格戰(zhàn)而已。
筆者是經歷過中關村時代的80后,此時不禁聯(lián)想到當年DIY電腦市場的興衰,在線旅游現(xiàn)在的階段恰恰就像那樣,正在只拼“硬件(性價比)”的痛苦和亂象中尋找浴火重生,等待著那個更感性的、更追崇內涵的時代到來。想要發(fā)力出彩,根本出路必然是更有調性的深度開發(fā)和更合理的產品線組合。
城市休閑,周邊游板塊被忽視的B面
無論是學術界還是業(yè)界,對旅游的定義都逃不出“離開常住地”的限制。如果說,“旅游”的空間位移屬性不容忽視,那么“休閑”的時間支配屬性則是核心。事實上,一個人在工作時間之外所安排的一切放松身心、滿足精神的活動都稱為休閑。休閑與旅游從來沒有過邊界,二者的關系不可謂不緊密。
據網易旅游與中山大學合作出具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可支配時間已超過價格,成為影響旅游者選擇旅游地的首要制約因素。日常休閑旅游活動發(fā)生頻率最高的地域空間,其實就是包括郊區(qū)在內的廣大城市地區(qū)。
圖:城市休閑空間的三大層次
城市休閑,特別是中心城區(qū)的休閑活動,是城市旅游在休閑經濟時代發(fā)展的必然產物。包括長三角、珠三角的各城市在內,國內旅游目的地無一例外都同時兼具“重要客源地”的雙重屬性。城市居民和外來游客的休閑需求既有差異也有重合。對于外地游客而言,知名度較高的景區(qū)景點、以城市標志物為核心的廣場、以休閑購物為核心的特色街區(qū)是進行城市休閑活動的主要地點;而對于本地居民來說,城市休閑活動則具有周期性、時間短、頻度高的突出特點。
城市休閑活動與本地生活服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無論國內外,“Travel with an insider”、“Travel like a local”、“Travel Tips From Real Locals”等概念盛行,無一不在傳達著道地生活、道地休閑、道地游憩的觀念。外地游客期望像本地居民一樣,在目的地進行本地化、原生化、深度化、精品化的休閑度假活動;同時,本地居民也應充分享受旅游目的地建設的成果,將休閑活動融入到日常生活,作為城市休閑、城市度假的參與者、體驗者和宣傳者,更好地培養(yǎng)城市旅游休閑氛圍,從而示范、帶動更多的外地游客前來休閑度假。
城市中心、城市近郊和城市遠郊都有著極其廣闊的休閑空間,目前周邊游板塊的一部分蛋糕已被本地服務類平臺(如大眾點評、美團等)瓜分,甚至有壟斷稱霸的跡象。城市休閑未來必將在度假市場高歌猛進,但這個被忽視的B面將由誰擎旗領航,又到底能走得多遠?讓我們昂首期待,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