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chuàng)建賬號
登錄近日,名不見經傳的豬八戒網突然宣布獲得C輪融資26億元,公司估值更是扶搖直上達到百億人民幣。而近年來我們出行旅游、看電視/電影、集資借款、產品/服務買賣等也發(fā)生巨大變化,打車拼車、眾籌、P2P等等成為我們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完成過程更加分散、體驗更加“支離破碎”,人們更加自由支配個人財富和生活,自由職業(yè)者和兼職成為新的熱詞,一場因分工衍生共享的新經濟形態(tài)——共享經濟撲面而來。
共享經濟表現出以下特征:
√ 多數有一個由第三方創(chuàng)建的平臺并借助信息技術;
√ 用戶個體自由組合連接,或交易閑置物品,或分享知識經驗,或為企業(yè)或單個創(chuàng)新項目籌集資金等等;
√ 重構社會關系結構,改變生產制造協(xié)同方式,SOHO一族獲得更多關注。
在享受著人口基數紅利與借勢移動互聯網后,共享經濟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卷各個行業(yè),粉粹原有生產關系,打破傳統(tǒng)經濟秩序,最最重要的是實現了消費者的角色轉變,使人們從消費者變成供應者,社會生產關系受到沖擊。
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發(fā)展,共享經濟一方面充分挖掘出閑置的資源并充分利用,一方面正不動聲色卻浩浩蕩蕩地撼動著傳統(tǒng)行業(yè)的經濟結構根基。它從底層經濟關系上瓦解原有的經濟秩序和商業(yè)邏輯,直擊傳統(tǒng)企業(yè)供與需不對稱等死穴,也誕生出諸多新的商業(yè)模式和經濟形態(tài)。 “互聯網+”助推下的專車、租車、拼車、順風車等,O2O領域做短租房產的Airbnb 、做零售物流的菜鳥網絡,都是將原本保密私有的產品或服務或信息公開讓人們共同使用或參與,從而充分利用閑置資源獲得價值增值。與智能硬件里的產品眾籌一樣,做到!用眾包的方式把翻譯工作交給用戶完成,也是產品共享用戶前置的過程。共享經濟其核心就是按需分配,加強用戶參與和用戶間的自由聯合,既合理調配又極大化利用閑置資源(產品實物和人力腦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降低風險。
這樣看來,共享經濟降低了地域依賴利用時間差結成新的資源分配方式,是對傳統(tǒng)經濟模式的改進與提升,有助于人們開始尋找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進入更加多維的社會角色,但這一路并非一路凱歌,人們就在擁抱共享經濟并為之歡呼之時仍需重視背后的黑洞。
1、自由與不確定性的博弈
共享經濟重新賦予人們更多選擇權利的同時,而自身發(fā)展仍面臨更多不確定性,比如共享經濟創(chuàng)造價值的核心在于資源置換,是對現有資源的高效利用,卻不是因為對新資源的開發(fā),這樣共享經濟平臺它們的盈利點在哪?共享經濟表面上是在分享房間、車等實體產品或虛擬服務,其實質是在切割買和租,也就是產品(或服務)使用權和支配權的分離。
專車服務用戶享受的是租車,不是買車,有別于傳統(tǒng)經濟中買車的人使用車。共享經濟催生了一種雙層的產權結構:財產的歸屬權即支配權在底層,財產的利用權即使用權在表層,人們在產品上私有,但在服務上變?yōu)楣?。這樣的交易過程中所涉及的財產實質是信息和數據,而不是物品本身。那在此狀態(tài)下的數據信息和人身安全如何保障?
共享經濟呈現的是越來越分散的個體成員臨時的聯合,是人人平等的C2C模式,是去中心化的N對N的超鏈,擺脫了傳統(tǒng)行業(yè)對人力投入的依賴,但需要更多規(guī)則去約束和規(guī)范。如果大量全職變?yōu)榧媛?,社會經濟秩序和社會保險體系如何支撐?共享經濟下使用權開始勝過所有權,可持續(xù)性開始取代消費主義,競爭變成了合作,“共享價值”覆蓋了“交換價值”,現有社會結構的利益既得者他們的姿態(tài)如何,是打壓還是適應和擁抱? 自由的反面就是沖突和不確定。
2、共享與壓力的抗爭
之前Mary Meeker在2015年互聯網趨勢報告里寫道:美國的自由職業(yè)者已達5300萬,是總勞動力的34%,他們要么無穩(wěn)定雇主,要么利用業(yè)余時間做多份兼職。低于35歲的美國年輕人中有20%打多份工,有38%希望從事自由職業(yè),有32%認為自己未來的工作時間將非常靈活且有彈性。
確實共享經濟因為移動通訊、社交媒體及分析性應用等介入,讓多余生產力進行共享變?yōu)榭赡埽畲蠡瞄e置的物力和人力。確實放任自由的工作方式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朝九晚五的工作不但枯燥乏味也造成了時間和資源的浪費。但放任自由的SOHO一族和創(chuàng)業(yè)者同樣面臨著巨大的風險和壓力,沒人能保證明天能吃飽賺足的日子往往是最恐怖的,在時間自由、工作不確定、收入不穩(wěn)定的共享狀態(tài)下由不確定性引發(fā)的壓力更加不可控制。同樣,對于產品(或服務)本身,擺脫固定生產線標準化流程制造,你一句我一句的全民參與,你一段我一段的過程拼湊是否就能保證做出稱心如意的產品?在用戶參與更多只是營銷噱頭的當下,共享真的能帶來一場場用戶的集體狂歡?抑或只是資本市場對企業(yè)造成的壓力從而帶來的作秀!
3、使命感與欲望的碰撞
共享經濟構建的組織關系是讓人脫離固定組織,成為一組組自由人的聯合,但這臨時拼湊起來的團體是否能永葆長久的使命感和戰(zhàn)斗力?就在火熱的拼車軟件中,私家車主們手機上預裝著多款拼車軟件,因為這些車主和拼車軟件公司并不存在直接的雇傭關系,他們的穩(wěn)定性根本無法保證。那些固定組織擁有強大忠誠體系的核心如何在這個自由的時代傳承?即便是有一紙短期合約,但如何保證用戶抵制欲望惡魔的肆虐?拼車軟件不補貼不刺激用戶和車主活躍度馬上降低并轉向其他平臺就是印證。經濟的失控往往是參與者對權與欲把控的失衡。在短期利益和長期價值驅動交錯中,人的內心真能回歸初心?自由化的共享經濟,隱蔽的利益觀和欲望才是隱形的殺手!
其實在城市化、工業(yè)化和消費升級這三大推動中國經濟增長引擎中,共享經濟是助推器,也是潤滑劑。我相信有一天人們不再因為語言不通而妨礙溝通,同聲傳譯就可能是你身邊一位素不相識的兼職工。人們因共享而自由,但現在共享經濟模式還有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