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chuàng)建賬號
登錄從信任到價格,國情太過不同
短租在中國不是那么容易做得起來,這是由多方面國情決定的。
Airbnb在國外之所以有基礎,是因為人和人之間的互信較好,所有房產、房東的信息、背景,都能在Facebook之類的社交平臺上追溯得到。另一方面,與Airbnb的短租模式相對的是酒店行業(yè),酒店在國外是相當貴的,不像中國有如此大規(guī)模的經濟型酒店。所以短租和酒店之間的剪刀差非常大,前者的價格優(yōu)勢非常明顯。
但是到了國內,Airbnb代表的短租模式優(yōu)勢就不那么明顯。首先是信任度怎么建立?其次在國內,短租的替代品非常多,譬如經濟型酒店。如果花100、200元錢都能找到大量的經濟型酒店,Airbnb做得起來就沒那么容易。
像國內的小豬短租、螞蟻短租,從發(fā)展速度來看一直都沒有成規(guī)模,也是因為上述的原因。Airbnb進入中國市場,不是說一點機會都沒有,但是相比在美國等地的發(fā)展肯定要困難得多。
既然困難,為何還要入華?
對于Airbnb而言,肯定要在全球范圍內擴張,偌大的中國市場肯定不會錯過,就像Uber當初進來時一樣。但是Uber能不能打贏滴滴快的還不知道,畢竟中國市場存在其特殊性——其實Uber已經是最接地氣的外資互聯(lián)網公司了。
Airbnb講得更多的是調性,它的社區(qū)做得非常好,但這些東西能不能在中國復制,還不知道。畢竟Airbnb在美國把社區(qū)建立起來,也花了七年的時間。
這些進入中國的“洋品牌”,譬如Tripadvisor (貓途鷹)、Booking.com (繽客)等等,在國內都有“copycat”(模仿者)。像攜程、去哪兒,這些品牌更適應中國,更知道中國消費者想要什么,所以國外品牌殺進來不容易。在國內,已經有小豬、螞蟻在做短租。其實途家也在做,不過主要是在旅游城市,但是做法有些不太一樣。途家是把別人家的房子拿過來托管,模式更像Homeway,跟Airbnb還是有差別的。
說到底,還是因為中國和美國市場的差別太大了,簡單模仿肯定不行。中國的階層、消費者的屬性太多太復雜。在國內,真正的白領階層其實很少,更多的只是有錢的屌絲和沒錢的屌絲之間的差別。就目前而言,并未看到大規(guī)模的中產階級出現(xiàn),這方面中美的差距是非常大的。這個階層在中國會慢慢涌現(xiàn),但是需要時間。再加之未來”80后”、”90后”進一步成為消費主流,他們更加明白國外的消費模式,國外品牌進入中國后的發(fā)展可能會更有機會。
目前而言,短租有何玩法?
那得看短租者的目的是什么,是旅游、短期出差還是其他?
有些做得比較好的二房東,都集中在醫(yī)院旁邊和學校旁邊。這些地方是有需求的,因為總會有人住院需要親屬過來照顧,或者在學校進行短期的學習、進修。還要具體看消費者定位的是怎樣的。
若是短期出差,短租模式必然碰到與酒店的沖擊。沒有住星級酒店習慣的消費者,他們在經濟型酒店和短租之間,為什么選擇后者?短租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SKU (產品線)足夠多——每套房都不一樣,房東也不一樣,布置不一樣,滿足大家不同的訴求。
對于短期出差的人,訴求肯定不在此處,度假的人也許會考慮。此外,在旅游城市才有這種需求,其他城市則不一定。這也是為什么途家做短租,一開始就直接切到海南去。說到底還是要把人群、需求再細分一下,從消費者的層面再去看看。
要說新模式,目前沒看到特別突出的。目前也許有機會的可能是服務式公寓,既不是經濟型酒店,又不是星級酒店,主打的是兩者中間那一段。目前發(fā)展怎樣還不一定,但的確有市場。
譬如一家人集體出游,可能會選擇短租一棟別墅,有院子、能做飯。服務式公寓也許可以滿足,但場景有一定局限性。此外還是得看目的地,是在旅游城市,還是普通的核心城市。
最后,關于此次投資……
主要還是因為紅杉在美國已經投了Airbnb。每個基金都有自己不同的理念和打法,譬如紅杉在海外投了Magic,在國內也投類似Magic的公司。但是你要問紅杉資本在國內的人看好Airbnb嗎,他可能也不知道。但是紅杉覺得Airbnb在國外有機會,國內也許也有,愿意賭一把。
融到這15億美元之后,Airbnb可能還是主要會用作教育市場,花很長時間去教育消費者,為什么要選擇短租,而不是選擇其他可替代的渠道。
不過就整個短租市場而言,并不太看好。相比短租,長租市場目前看得更清楚。因為長租的需求比較明確:短租跟酒店就是可替代或是競爭的關系,而長租沒有這樣的競爭,消費者有剛性需求。至于短租,消費者可能就要考慮一下——為什么不住經濟型酒店,不住服務式公寓,而要住在別人家里面?你得給我一個很好的理由才行。